原创 李蕾 刘宇航 光明日报 收录于话题 #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 5个王晓棠:终生报答人民的培育说起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王晓棠,大家最先想到的是“美”这个词在没有美颜整容的年代,她作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曾在银幕上引领了一种优雅、灵秀的审美风潮。
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记者在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采访中见到本人,还是被她的美震撼了一袭蓝色长裙,头发用发箍利落地固定着,金丝边眼镜遮不住眼里的光面对“长枪短炮”的“狂轰滥炸”,思路清晰,对答如流确实是1934年出生,可哪里像88岁的样子。
都说岁月最无情,善于对美人斧凿刀砍,留下深刻印痕,为何偏偏温柔待她,刻意收了大半功力?“可能因为我这辈子特别简单,就干了一件喜欢的事——回报人民!”
“回报人民”,这四个字说得轻描淡写,背后却藏着她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当演员,她塑造了《神秘的旅伴》里的小黎英,《边寨烽火》里的玛诺,《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的金环、银环等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出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她组织拍摄《大转折》《大进军》等鸿篇巨制,单拍战争戏就动用了7个军区150万人日,艰苦程度等于重走一遍长征路;担任编剧、导演,她创作《老乡》《翔》《芬芳誓言》等电影作品,收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百花奖等荣誉……了解她的人说,王晓棠美丽,却从不倚仗美丽。
她是靠勤奋起家,干什么都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把事情做到极致时间倒回至1952年9月23日,王晓棠坐着北上列车,即将去总政京剧院报到,开启从军从艺生涯这时如果问她“怎么回报人民”,就是“不给教导自己的老师、相信自己的伯乐丢脸”。
从那时起,她每天早晨5点起床,下腰、吊嗓子、跑圆场练得浑身酸痛僵硬,晚上睡觉无法慢慢躺下,只能“啪”的一下摔进床里即便后来不唱京剧,去了总政话剧团,又被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练功也一天未落累得受不了时,她就以一句行话鞭策自己:“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父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
如果观众都知道了,丢人就丢大了”
正是练功的习惯,帮王晓棠获得了第一次与电影“亲密接触”的机会1955年元旦,导演林农和朱文顺为电影《神秘的旅伴》寻找女主角,来到总政话剧团那天是大雪后,天寒地冻空旷的操场上,穿着红色练功服的王晓棠照例在压腿,这一场景把两位导演都看呆了。
就这样,没有任何影视表演经验的王晓棠被选中,饰演小黎英初涉影坛,王晓棠又遇到难题该片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那里藏龙卧虎,很多经验丰富的演员选角都没被选上,反而让她这个没有出镜经历的“生坯子”担纲主演,大家不服气。
导演林农又是演员出身,对表演要求极高刚开拍时,老说她演得“假”王晓棠知道自己的不足,却不气馁认准一个字“学”,不管见到谁,都虚心请教:“我没演过电影,请你告诉我应该注意什么”电影插曲是先录音,再配画面王晓棠必须精确掌握曲子的哪段旋律是第几号镜头,这个镜头是几秒钟,还必须在这几秒钟里完成准确的无言表演而依次递进。
为了掌握它,她反复琢磨,摸索着怎样精进演技,观察摄影、美工、剪辑等工种的门道,像海绵一样快速吸收各种知识,进步神速拍到朱大哥去追坏人,小黎英醒后发现人不见了的情节时,王晓棠一遍通过连含蓄的林农也点头称赞:“戏要是都这么演还差不多。
”
就这样,小黎英唱着《缅桂花开十里香》走进了大众的心里王晓棠红了,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她却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名利冲昏头脑,不骄不躁,继续深耕细作为了《英雄虎胆》里一段风情万种的伦巴舞表演,她利用排练之余的三个晚上学会,连在房顶上干活时都琢磨舞步,差点掉下来。
要诠释《海鹰》剧本里接电线时“飞快”这个词,王晓棠用秒表计时练习,在家里布下“天罗地网”,桌椅、床凳上全是线《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王晓棠分饰金环、银环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角色为让两个人物有辨识度,她练动作,练眼神,练神态,“练得自己都要分裂了”。
不过玩笑归玩笑,王晓棠认真起来,就是专业水准——她向语音学大师周殿福请教,学习语音学,给金环、银环设定不同的音强、音长、音高、音色,用小提琴定音器定音从电影里随便找一段金环、银环的对话测试,两人的音高都差五度。
王晓棠的认真严谨被很多人看在眼里《野火春风斗古城》原著作者李英儒对该片导演严寄洲感慨:“晓棠真刻苦,对小说倒背如流她跟我谈剧本,哪个情节在书的第几页都信手拈来,反倒是我还要现找”严导有同感:“她就是这样,好读书,爱钻研。
光这部电影她就写了上万字的创作笔记上级和报刊要材料,我引用了很多她写的内容”不只这两位,无论是合作的同行,还是媒体记者,或是观众,提到她都竖大拇哥当赞扬、荣誉如海浪般一波波袭来,王晓棠用自己写的诗淡然回应:“有人说,演员最高的目标是塑造出夺目的形象/不,我的最高目标是终生报答人民的哺养/有人说,演员最大的幸福是获得赞誉和金奖/不,不,我的最大幸福和人民相思难忘。
”
此时,她嘴里的“人民”已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感人瞬间里的可爱面庞比如有一次赶火车,车门即将关闭时,列车员一把把她拉上来,说“王晓棠好样的,您得给我们多拍电影”对此,王晓棠常常念叨:“可爱的观众以自己的方式帮助我、厚待我,他们就是我的人民。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是受了人民涌泉的恩惠,竭尽心力也只能是滴水之报我能做的就是把好作品献给他们!”在幕前当演员,王晓棠认真演好每一个普通人形象到幕后可以选择题材创作,她更是把视野对准老百姓,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
她创作电影《老乡》时,开始从老革命家在洪泽湖剿匪的史实构思了一个剿匪故事,结果到洪泽湖革命老区一看,这里太穷了,相比剿匪,“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让他们摆脱贫困”的故事更有现实意义她调整思路,先后6次深入当地生活。
每次去都穿着布鞋,戴着草帽,背个背包,乘火车到南京,转长途汽车到淮阴,然后换船到老子山一番奔波后,看到卖小鸭子苗的乡亲们,吃上当地的大饼稀饭,她感觉自己的笔下有了生活,镜头里有了温度
王晓棠近照 赵凤兰摄/光明图片直到现在,王晓棠家里桌上还摆着当年在老子山的留影,逢年过节还要打探乡亲们过得可好“想到他们,我会觉得自己的脚是踩在大地上的,心里更亮堂,身上更有劲儿”这些是她大半辈子潜心创作的经验之谈。
很多人问她,毕竟年纪摆在那里,为何不歇一歇,她说:“你们年轻,我们也年轻,你们的年轻写在脸上,我们的年轻藏在心房”(本报记者 李蕾)短评:电影人,为人民向前!谈起中国电影,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这样一个场景——放映机亮起,银幕闪现流光溢彩的八一军徽,耳边响起激昂欢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很多观众在此情此景下,都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里唱出:“向前!向前!向前!……”想必所有电影人看到这一幕,都会心潮澎湃、心生自豪这是专属八一电影制片厂片头播放时的场景,也是无数国人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记忆为什么八一厂片头能够如此深入人心?无他,只因为八一厂出品的一部又一部的银幕经典。
这背后,有着无数中国电影人的付出,比如王晓棠从电影“女看王晓棠”,到出品中国革命战争系列电影《大转折》《大进军》等,王晓棠用电影诠释了她的誓言:“回报人民!”这四个字,字字千钧!事实上,包括王晓棠在内的中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一辈子心怀人民,演好每一个普通人形象,记录每一个平凡人瞬间。
他们让电影艺术充满魅力,他们精湛的演技和带有温度的镜头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他们以实际行动不负时代、不负党和人民对这一代电影人的期望如今,新一代文艺工作者们正以自己的努力,扛起王晓棠们守护一辈子的电影大旗。
你看,《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等电影佳作里主创人员的真情投入,不就是文艺工作者回报人民的最好见证吗? (作者:陈城)视频出品——总策划:王慧敏总监制:赵建国监制:毕玉才 邓凯统筹:李蕾 王子墨记者:李蕾 张进进
导演:刘宇航配音:王茜制作:刘宇航 杨龙(实习)原标题:《王晓棠:终生报答人民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