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主题与护肤品毫无关系,所以我首发知乎了今天一篇“普通”的央视新闻报导(还是在“央视新闻客户端”上的一篇简讯),与其引用的一篇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新冠奥密克戎病毒的周报,在各大平台广为传播最常见的就是这张左右对比:。
来源:微信传播,作者不明一时间引起了哗然作为一个官媒(尽管已经丧失了很多公信力),竟然公开颠倒黑白,把世卫组织周报里提出的“检出与死亡双下降”的总结,硬是写成“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死亡人数...甚至更高”。
我一开始也吓一跳。出于对当前官媒的不信任,以及转发人很多都是我的研究生同学,我也相信了这张对比图。但是很快有公众号站出来说,央视没错,并引用了世卫组织周报正文中的一句话。那句话我去看了,原文如下:
来源:WHO 4月13日周报截屏论中英文对比,确实央视这条新闻没写错但是这件“小事”的影响在哪儿呢?在于当前这么紧张的形势之下,这种看似“常规”的新闻节选操作,很容易造成“语言陷阱”,进一步引发民众恐慌,以及公信力的进一步下降。
我为此,特意去下载了“央视新闻客户端”,在主页搜索关键词“世卫组织”,搜索结果页面如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截屏其中,4:47分与5:11分两条简讯,与世卫组织4月13日周报有关。点开4:47分那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截屏原文提及:“4月4日至4月10日期间,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超过772万例,较前一周减少24%,新增死亡病例减少18%”,翻译自周报中这一句:
来源:WHO 4月13日周报截屏这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信息,可能是记者采编的原因,没有放进新闻第一个是:这是连续第三周下降了,无论是新增数据还是死亡数据第二个是:新增下降的原因,与有些国家逐渐改变了新冠测试策略,减少了总测试数,从而减少了检出人数。
对应原文:
来源:WHO 4月13日周报截屏有选择性地摘取信息,可能是记者个人报导习惯上的差异。但紧跟着第二条新闻,竟然是同一篇周报里的文字节选,就让人大跌眼镜了:
同一位记者“朱赫”,引用了这篇周报“Special Focus: Update on WHO COVID-19 global rapid risk assessment”下的一段话:“Despite the reduction in severity, the massive increases in cases with Omicron have led to large numbers of hospitalizations, putting further pressure on healthcare systems, and in some countries, similar or higher numbers of deaths when compared to previous peaks.”
为了确保公平,不追求信达雅,我用Google Translate来翻译这段话:
来源:Google translate截屏AI翻译的结果是:“尽管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 Omicron 病例的大量增加导致大量住院治疗,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在一些国家,与之前的峰值相比,死亡人数相似或更高。
”而新闻报导的文字是:“尽管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疾病严重性有所降低,但其导致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大幅增加,出现了大量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例,给卫生系统带来了更大压力在一些国家,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死亡人数与之前的峰值相似,甚至更高。
”问题就出在“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这几个字上原文的意思表达的很清楚,奥密克戎引起的医疗压力,在某些国家导致了更多人的死亡为了把英文长句的翻译压力减轻,作者把一句英文翻译成两句中文,也没啥问题问题是,最后那句“在一些国家,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死亡人数与之前的峰值相似,甚至更高。
”很容易被节选出去断章取义这在当前紧张的形势之下,格外敏感。我这可不算吹毛求疵,你看看官媒们是怎么评价这个动作的:
来源:ChinaDaily截屏一边驳斥反动派的“大翻译运动”,一边在自己的新闻编辑上犯类似的毛病这不是双标是什么?总结一下这件事情的传播始末央视新闻客户端,把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篇周报,拆成了两篇新闻稿,其中第二篇,引用节选了周报中的一段内容,并在中文翻译的时候,出了一些容易让人误会的小毛病,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争论与恐慌。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骂央视,我只是建议:在当前这么敏感的时期,全国人民因为疫情管理无比难受民怨四起的时期,一定要小心“话语陷阱”,千万别让自己的新闻稿,变成“大翻译运动”至于封面那张对比图,我们就不去揣测其用心了。
非常时期,大家都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