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1.习近平在江苏苏州市考察调研2.虞小玉|奋斗照彻暗夜,勇敢劈开荆棘3.点赞!她是江苏“最美高校辅导员”!
科创报国青年说科创赋能启新志,青年报国正当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研究生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以科创报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研究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国百所高校研究生积极响应,共同开展“‘我是中国研究生,科创报国青年说’——全国研究生网络接力讲述身边研究生榜样主题活动”
活动旨在激励当代青年研究生深刻把握“国之大者”,勇攀科研高峰、立志科创报国,主动融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活动将通过全国100余所高校研究生、连续100余天网上接力、讲述好100余辑科创报国事迹的形式,展示中国研究生群体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钻研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今天,主题活动第38期推文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水韵江南、风雅姑苏的苏州大学听听苏大研究生的科创报国故事01事迹一杨 乃 霖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个人简介
杨乃霖,中共党员,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次、江苏省优秀毕业生、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等荣誉;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ional Science Review、ACS Nano、Biomaterials等SCI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参加学术会议10余次,多次获得“优秀口头报告奖”和“最佳墙报奖”。
01追梦前行,做硬核纳米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一直以来,杨乃霖致力于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相结合的研究工作,始终将写进教科书和走向临床转化作为自己的科研目标,这个豁达豪爽的山东小伙在烟雨江南里找到了此生的热爱,他用汗水铸就实力,用坚持成就初心,全力以赴在路上。
02做热血儿郎,不做佛系青年2018年,杨乃霖以优异的成绩推免至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他始终追求思想进步,曾担任研究生纳米生物党支部书记,策划组织“清明祭英烈”等多个主题党日活动任职期间所在党支部获评苏州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为学院推进研究生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作为苏州大学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博士生宣讲团成员,他多次参与学风建设宣讲系列活动,为数千名苏大学子提供科研学习的宝贵经验作为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和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获得者,他不仅自己主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还带领所在党支部、团支部、课题组同学们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凝聚奋进力量,践行青春担当”等系列主题团日活动。
同时,他带头投身于校内外各项志愿者活动,作为学院志愿者团队队长多次参与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物资分发等志愿服务“作为一名青年、一名学生党员,我时刻激励着自己,要不负美好时光,成为更优秀的人,做热血儿郎,成为一面旗帜,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进步。
”杨乃霖如是说道。
03当行动派,不当空想家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由于杨乃霖本科阶段并没有接触过活体动物模型,入学后半年多的时间内实验几乎没有进展他开始对自己未来的科研道路感到迷茫,但他没有轻言放弃他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大量阅读生物方向专业核心期刊论文,精读学科文献,在导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从点滴做起,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当课程与实验时间冲突时,工作到深夜成为他的常态,周末和节假日也都基本上在实验室度过镁合金以往都是作为医疗植入器械应用于临床中,如果利用镁合金优异的涡流磁热性能及其化学活性,是否有助于开展肿瘤磁热和氢气治疗及其免疫微环境调控等研究,带着这个疑问,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将目光聚焦在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与生物可降解性的医用镁合金上。
经过五年的探索和深入挖掘,杨乃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11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杨乃霖多次参加中国化学会、全国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博士生学术论坛等学术会议,通过口头报告和墙报等多种方式向同领域的专家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他还积极参加各类全国科研竞赛,获得全国学术信息素养——镁及镁合金大赛(博士组)三等奖等杨乃霖说,科学充满未知,探索永无止境,他希望在前辈们的精神指引下,自己将来也能够“C位”出道,登台接棒,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书写更多创新故事。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道阻且长。但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硬核纳米人杨乃霖,在路上!榜样寄语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科研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我们这一代青年生活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愿我们都能不忘初心,甘心坐稳“冷板凳”,静心坐热“冷板凳”。
02事迹二何 林 玮以青年之名,担时代之责
个人简介
何林玮,中共党员,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放射医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已发表/合作发表SCI论文29篇,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1篇,其中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优秀毕业生、“第五届钱易环境奖”二等奖(国内三大环境奖学金之一)、朱敬文特别奖学金、《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优秀论文奖、苏州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分子精准合成与碳循环化学国际研究生创新论坛优秀墙报奖、苏州大学优秀研究生(2次)、“深圳爱索特”放射医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01砥砺前行,上下求索本科毕业后,何林玮就加入了王殳凹教授所在的核能环境化学中心在入学选题时,何林玮并没有被已有的研究方向所限制,而是从新体系、新材料角度出发,选择将当时最前沿的材料体系——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
与课题组的优势应用相结合,致力于设计一系列功能化的高结晶度COFs材料,应用到放射性核素的富集分离研究中去,希望为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的治理提供新的研究方案与思路他深信,在核能迅速发展的今天,环境体系中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何林玮曾感慨“我是我们中心第一个尝试合成高结晶度COFs材料的学生,没有过往的经验可循,加之这类材料的合成繁琐,结构难以确定,建模较为麻烦,曾几度萌生换更简单课题的想法”但他还是选择直面这个具有挑战的新方向,从现有的文献入手,不放过每一次业内知名学者的学术汇报,并在汇报结束后向“大牛”请教。
日积月累,COF在他眼中由原来陌生的三个字母,逐渐变成科研路上最频繁、最熟悉的“关键词”目前,基于放射性核素治理方向,何林玮已发表/合作发表SCI论文29篇,发表中文核心2篇,会议论文2篇;其中硕博期间以第一作者/共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篇,累计影响因子71.5,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在研项目。
其面向核素处理的相关研究工作和论文获得国内外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在谈到如何高效率做研究时他认为,“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沉下心钻研,不急不躁,找到自己适应的节奏是最重要的”踏实的研究工作换来满满的收获何林玮获得由钱易环境教育基金颁发的第五届“钱易环境奖”二等奖(环境领域顶级奖学金,每年全国仅20人获得),成为当年度全国唯一获此奖项的苏大学生。
02矢志不渝,信念为翼何林玮深知,身为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研究生,更要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铸就新时代国家脊梁,像于敏、钱学森、邓稼先三位老一辈科学家正是在学生阶段应该努力学习的标杆在实验之余,他积极参加“党史青年说”主题党日活动、“建党百年创伟业,大国底气从核来”——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两弹一星”精神、马兰精神辅导集中政治学习活动,加入苏州大学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博士生宣讲团,面向全校研究生讲述他的硕博经历,鼓励大家仰望星空以保持信念,脚踏实地以追逐理想。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先生的《青春》是何林玮最喜欢的名篇,这也激励着他继续向着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人而砥砺前行
榜样寄语
科研不是简单的循规蹈矩,是探索,是求证,是在百折不挠中推陈出新的过程。03事迹三何 加 钦力学笃行,致广大而尽精微
个人简介
何加钦,中共党员,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曾担任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研究生会主席、研究生应用化学党支部书记曾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优秀毕业生、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等荣誉。
他硕博期间绩点3.8,排名班级第一,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影响因子超过60;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1项,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第七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01不忘初心,于小处着手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那一年全国多次出现较大范围雾霾,多个城市PM2.5指数“爆表”那时何加钦刚迈入大学的校门,他下定决心,要为治理雾霾尽绵薄之力2017年,国家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等政策措施陆续出台,点燃何加钦心中那团投身于祖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火焰
此时正在陕西支教的他,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了解大气污染问题的新形势、新任务,主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内容2018年,带着这份初心,何加钦继续攻读本校研究生,并以“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作为研究方向。
02力学笃行,在理论中沉淀何加钦深知,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科研基础才是实现梦想的基石研究生期间他学习认真刻苦,科研孜孜不倦,广泛阅读文献,仔细做好摘录他成功合成数十种纳米材料用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
以《钴基尖晶石异质结纳米材料的构建及对VOCs催化性能的研究》为题,成功申报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此外,科研之余何加钦仍旧保持了一颗为同学热诚奉献的初心,身兼数职,投身于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担任研究生应用化学班班长、党支部书记,学部研会主席,全心全意服务同学,始于初心,重于行动,贵于坚持。
03千帆竞发,在实践中试炼2020年,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作为项目负责人组建团队,带着已有的科研成果和想法,多次实地考察企业,联系科技环保公司和设备制造商,并且融入自己的核心技术,团队成功研发“多功能超吸附净化废气设备”,其在处理低浓度、复杂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上治理效率可达98%,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值。
最终,该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2021年、2022年,他带领团队再出发,将“互联网+”的概念融入自己的科研项目,以《焕然“气”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领航者》参加第七届和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分别获得省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这是他在追梦之路迈出的坚定一步。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带着为祖国生态文明建设奋斗的信念,未来他会加倍努力践行信仰、为民服务、创新未来、力学笃行。榜样寄语
力学笃行,致广大而尽精微科研创新不是一朝一夕,是一个过程,是从一开始的初心到不断的积累再到最终的收获,一步一个脚印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无论看多高,都要记得做事要落实落细、积微成著。
青年当立凌云志报国常怀赤子心让我们以先进为榜样 勇攀科技高峰在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书写属于中国研究生的青春华章!@扬州大学研究生下一个科创报国故事,由你们讲述!活动指导单位 |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发起主办单位 |《中国研究生》编辑部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本期主办单位 | 苏州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本期承办单位 | “苏大研究生”微信平台-END-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素材来源:苏州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整理编辑:孙文琪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