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觉醒年代》邵飘萍:报界良心,马列主义先驱,为何被张作霖杀害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邵飘萍,名振青,浙江金华人生于1884年11月1日(清光绪十年九月十四日)。
他的父亲邵桂村是个教员他弟兄共五人,其他四人都在家乡务农邵飘萍幼年就特别喜欢读书,十四岁中了秀才后来因受戊戌变法的影响,他丢弃了“子曰诗云”的一套,改而攻读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1902年,他考入杭州浙江高等学堂。
在杭州,他开始读到多种书报杂志,眼界逐渐开阔
那时,梁启超在思想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邵飘萍对梁的新文体及其“笔端常带情感”的议论颇为倾倒,用心加以模仿,不时为《申报》写些通讯文章,反映杭州及金华地方情况不久,他被聘为《申报》特约通讯员1905年,邵飘萍从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回到金华,在一个中学里教书。
他继续为《申报》写通讯,对新闻事业的兴趣更加浓厚起来他看到报纸颇能影响人心,便认定报纸是救国的有力工具,发展进步的新闻事业可以成为救国的一种途径和当时一些知识分子幻想“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一样,邵飘萍则可以说是一个“新闻救国论”者。
1911年辛亥革命,赶跑了清朝皇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当时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的《约法》里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之自由”一时间,各种报刊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于各地这时,幻想“新闻救国”的邵飘萍,心情非常激动,于1912年离开金华到杭州,与一个叫杭辛斋的报人合作,办起《汉民日报》。
邵在《汉民日报》上经常揭露贪官污吏与地方豪绅的丑恶,对袁世凯盗民国之名,行专制之实,也时有讥讽所以,他办报还不足三年,竟先后被捕三次,“最后,《汉民日报》遂承袁世凯之电令而封闭”到这时,邵飘萍以其亲身经历,敏锐敏地觉察到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汉民日报》于1914年被封禁以后,邵飘萍逃往日本,入法政学校读书那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策划侵略中国他感到无比愤慨,于是联络三个中国同学,“设东京通讯社,为京津沪汉著名报纸司东京通讯”,极力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阴谋和野心。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首先在外国报纸上透露出来
邵飘萍立即驰报国内,从而激起全国人民对袁世凯的愤怒声讨他在通讯里,还经常反映留日中国学生开展爱国运动的情况,对国内正在酝酿的反袁斗争起了促进作用1916年春,邵飘萍应上海《申报》和其他几家大报的邀请回国。
抵沪后,同时担任《申报》、《时报》及《时事新报》的主笔他以“阿平”的笔名经常发表反袁的政论,很快引起舆论界注意6月,袁世凯倒台身死,军阀政客们又群集在北洋军阀的新首领段祺瑞周围,北京政局仍是群魔乱舞邵于此时被《申报》聘为驻京特派员。
邵飘萍到北京后,奋力改变新闻界只靠摘引官方文件发消息的陋习,千方百计,必欲得到事实的真相而后发出第一手新闻消息在邵的要求下,《申报》大大扩充了北京电讯的篇幅于是,《申报》的《北京特别通讯》,以其内容丰富、真实、生动,受到重视,引起各家报纸效法。
邵飘萍通过《北京特别通讯》,及时较详细确实地揭露了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的种种丑行,因而遭到反动派的忌恨1918年7月,邵飘萍创办新闻编译社,这是在北京由中国人自办通讯社的开始它的业务是一面采编本国新闻,一面择译外电,然后分发各报馆。
当时“北京报纸和外国驻北京记者购用的很多”,这有利于打破外国通讯社和报纸对我国舆论的操纵是年10月,邵又在北京创办《京报》,他在《创刊词》中写道:“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为作也”在他的编辑室大书“铁肩辣手”四个大字,颇以舆论界“中流砥柱”自命。
然而,这毕竟带着很大的幻想成分,恣睢暴戾的北洋军阀,是不可能听命于多少反映一些民意的舆论的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邵飘萍激于爱国义愤,在报上揭露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卖国罪行,因而触怒了段祺瑞政府段政府下令查封《京报》并派军警包围报馆,要逮捕邵飘萍邵仓促化装,逃出北京到上海不久,他接受大阪《朝日新闻》社的邀请,前往日本,担任该报的特约记者。
邵飘萍到日本后,一面当记者,一面注意研究思想和社会政治问题在1920年内,他写成了《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两本书前者介绍西方流行的各种社会政治学说,并较多地介绍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后者专门介绍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
邵根据他当时所能看到的材料,严正地指出,各国反动派所散布的对新俄国的种种诬蔑,皆属荒谬无稽;确认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之一新时代”1920年下半年,段祺瑞政府垮台,邵飘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重新办起《京报》。
根据对日本新闻事业的观察研究,他看到国内的新闻事业亟待改进,且必须发展新闻学教育早在1918年,邵飘萍曾被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聘为导师,讲授新闻采访技术由于邵氏思想进步,又有丰富经验,讲课很受会员欢迎1923年,邵又在汪大燮办的北京人民大学新闻系讲授同一课程,并在这年写成《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出版。
1924年,邵又受聘于北京政法大学,讲授新闻采访技术以及报纸经营方法,并于是年写成《新闻学总论》一书出版《京报》复刊后,邵飘萍锐意革新1925年初,《京报》陆续增出各种周刊,其中《莽原》周刊,是鲁迅先生主编的。
其他有《妇女》、《儿童》、《电影》、《戏剧》、《民众文艺》等共十二种周刊,此外还刊行三种社会科学半月刊,这些定期专刊深受读者欢迎这期间,邵飘萍追求进步,同情革命的倾向更趋明显,《京报》成为最活泼而有生气的北方报纸。
在第一次大革命高潮中,它是北方进步舆论的一个重要阵地1923年“二七”大罢工时,邵飘萍在《京报》上怒斥军阀禁遏工人合法集会并枪杀工人群众的暴行。
1924年1月,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广东革命政府邵飘萍对南方出现这一新局面,自始就持欢迎态度是年11月,趋向进步的北方军人冯玉祥率部入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的总统曹馄,并把清废帝溥仪驱逐出宫,宣布废除帝号。
邵对这一进步行动非常赞扬1925年初,孙中山为谋求政治统一而北上《京报》上几乎每天报道孙中山的消息,并以“全国景仰”为题,刊出孙中山照片,表示了对这位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高度敬仰,热烈地希望他北上成功。
而对于段祺瑞搞的善后会议,则一直持批评态度,曾指出:“所谓善后会议者,不过一班寒酸措大,聚讼之庭,嚼字咬文,与人民之实际生活有何关系?”邵的这种政治态度,再度激起段祺瑞政府的忌恨当时邵飘萍曾写信给胡适,向他指出,进步青年对他参加善后会议十分不满,同时在讲到自己的态度时说:“微闻当局对弟极为不满,此固意中,亦无所惧。
”接着,震动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邵飘萍在《京报》上连篇著文,强烈谴责帝国主义是“已退化于野蛮阶级之人中豺虎,自称文明绅士之强盗化身”;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以“排外”、“暴动”、“赤化”的罪名,作为屠杀中国人民的借口;指出英、日等国政府应负杀人罪责;提出“打倒外国强盗,严办外国凶手”的口号。
他在《愿国民注意根本问题》一文中,还指出了斗争应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最终目的五卅反帝运动揭开了大革命的序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群众日益奋起,推动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高潮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在“讨赤”的黑旗下,联合起来向革命人民疯狂进攻。
这时,邵飘萍又在《京报》上发表《中国今后之趋势》一文,相当深刻地分析了所谓“讨赤”的巨大欺骗性和它的反动实质然后指出,被帝国主义、军阀、政客指为“赤化”的“祸源”的广东革命政府,其“治绩为全国第一”在这篇文章的末尾,他写道:“腐旧的军阀必归失败,帝国主义者必遭覆没,革新派虽困苦艰难,千回百折,而最后胜利必归于革新者。
”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充满信心
1926年3月18日,在北京,段祺瑞下令卫队向举行反帝游行的学生群众开枪,造成又一起大惨案,全国为之震动邵飘萍怀着极大愤慨,连续在《京报》上发表评论,严厉声讨段政府的罪行;揭露其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对爱国人民穷凶极恶地反动嘴脸;指出段祺瑞是惨案的祸首元凶,应当逮捕法办。
恼羞成怒的段祺瑞对邵飘萍恨之入骨,遂把他秘密列入通缉名单,企图进行迫害“三一八”惨案过后不久,奉系张作霖与直系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联合进攻冯玉祥所部国民军4月15日,国民军被迫退出北京奉军入京后,疯狂肆虐,不但封闭报馆,钳制舆论,而且残酷镇压爱国运动,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
由于邵飘萍同情国民军,反对“讨赤”,还曾支持郭松龄倒戈,并多次指名谴责奉张亲日卖国,张作霖对他早已怀恨在心邵为免遭迫害,当奉军入京时,便避入六国饭店4月24日,奉军设计将邵诱捕,当即封闭《京报》馆然后,不经审讯,即以“宣传赤化”的罪名,于4月26日将邵飘萍杀害。
(正文完)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