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是黄金,信心是力量,信心是现实生产力。
刚刚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去年经济工作,科学把握当前形势,对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发展任务,全市上下一定要把“稳预期、强信心”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关键所在,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守正创新,团结奋斗,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坚定发展信心,要充分认识我市经济发展的潜力和优势。2022年全市上下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抓环保、惠民生,开创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的新局面。经济运行跃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乡村振兴构建新格局,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环保攻坚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基层治理谱写新篇章。而这些成绩,是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的背景下取得的,是在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影响冲击下取得的,是在我市GDP增速连续两年排在全省第1位的高基数基础上取得的。这也充分表明,我市经济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韧劲。这无疑让我们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拥有了更强的自信和底气。我们相信,凭借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基础,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当前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给经济恢复带来的重大积极影响和中央、省委、市委一系列支持经济恢复发展的政策机遇,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拼搏实干,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不断创造新业绩。
坚定发展信心,要清醒认识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困难。毋庸讳言,当前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市与全省、全国一样,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整体好转。从省内来看,经济发展同样面临不小压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把稳预期、强信心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和关键所在。从我市来看,除了要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带来的压力,我市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不少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市场主体结构不够合理,民营经济总量不大,营商环境仍需改善,环保形势不容乐观,民生短板依然不少,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持续加以解决。
坚定发展信心,要科学认识市委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奋进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为此,在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市委明确了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原则、目标要求、重点任务。今年的目标任务,既考虑了去年基数的因素,也考虑了今年现实的可能;既分析了多年来我市与全国、全省经济增速的关系,也对比了与省内各市及周边同类型地区的差距,体现了实事求是、追赶争先的理念,与我市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基本适应,是一个积极且稳妥的目标。尤其是对今年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的安排,既体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统一,又体现了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更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促进共同富裕的同步。客观地讲,这是一个通过广大干部群众努力拼搏才能实现的目标,是一个跳起来才可以摘下的“桃子”。这就需要全市上下必须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多作贡献,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坚定发展信心,必须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越是面对困难形势,信心越重要。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对发展充满信心,勇于担当作为,多想发展的招,少说泄气的话。同时,还要把这种信心传导给消费者、传导给投资者、传导给市场主体,在全社会形成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良好局面。要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做法,持续聚焦“六大战略定位”,用好“六化工作方法”,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干出更大业绩。要时不我待抓落实,切实增强“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把各项工作往前赶、往前推,努力把疫情影响的时间抢回来、造成的损失夺回来,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坚持在服务国家和全省大局中谋划自身发展,在遵循经济规律中积极担当作为,就一定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推动我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持续向好,奋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严冬终将过去,春天一定会来。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