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您好!欢迎来到同讯网
首页 > 科技 > 肠胃里的故乡(之一) 四千年前的一碗面-晋城新闻网

肠胃里的故乡(之一) 四千年前的一碗面-晋城新闻网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8px;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8px;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8px;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margin-bottom:18px;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margin-bottom:18px;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margin-bottom:18px;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margin-bottom:18px;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margin-bottom:18px;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margin-bottom:18px;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葛水平

  等一碗面吃,尤其是冬日暮色下,白日的喧哗模糊了许多,一切淹没在暮霭中。这时,你会觉得日子仍然含混在黑白电影时代,也属于小说印数谨慎和有限的年代。擀面人站在脚地上,暗黄色的瓦数很小的灯泡照亮了她的背影。

  “腾,腾,腾”。

  灶台上铁锅中的水开了花,水开花的样子是发出快乐的尖叫,用它的小手顶举着锅盖,旁边的锅碗瓢盆有按捺不住的喜悦开始互相磕碰,火苗“簌簌”作响。

  要下面了,和着模糊不清的等待,吃面人离开座位,又觉不妥,坐卧不安,最不体面的事就是焦心地等一碗面的到来。

  民以食为天,这是千百年来民众生存活命依附的一个大真理。填饱肚不生事,依据常识行事,生活才会有鼓舞的日子出现。

  在北方,填饱肚子,面,居功至伟。

  面,是天地之间,最普通、最实在、最没有富贵气的民间食物,人们对面的态度,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水平。

  有面吃,才能饭饱生余情。

  一碗面,在漆黑的夜里等待了四千年,搅和了山土的气息,尚存几分贵气。

  一个女人,在松柏、柴草、野花的拥偎中,她用一双巧手扯面,一切没有来得及送往嘴里,山动摇了,一瞬间,山和山洪扭滚在一起,这时候,闻到面的醇香,死亡,让一碗面成为一种考据。

  被考古学家在中国西北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的黄土高原泛滥区挖掘出来时,一小堆保存完好的条形物躺在一只陶土制成的碗里,鬼愣愣的,很惹人眼。

  地震将这个小村庄埋在了地下三公尺处,假如不是沉睡,一碗面怎么可能蓬勃到现在?

  面条已经煮过,覆盖在一只倒扣的陶碗中,看起来细细黄黄,极像山西人经常使用的小麦粉做成的拉面,并且反复扯成细长细长的条。

  碗底的空隙形成一层保护空间,使软面条未被压碎而保存下来。

  当陶碗出土见了日光,见了空气,如同见了呼吸,面条迅速氧化为齑粉。

  不过,考古学家仍设法分析出了面条的成分。他们在查看面条中的淀粉粒和矿物粒时,发现这些古面条跟我们现在吃的不一样,不是由小麦制成,而是由粟和小米做成。

  黍是一种个性鲜明的食物。它被驯化后,具有抗旱耐贫、生长期短的特点。《诗经·王风·黍离》中有这样一句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黍的好友稷出现了。

  稷,有人说它是不粘的黍,也有人说它是高粱。这种古老谷物的出现比黍稍晚,但稷的优点就是产量高。先民的人口因稷迅速繁衍。

  稷,在先民心中不仅是种食物,还具备社会性。周人将稷奉为五谷之长,并把自己的始祖称为“后稷”,西周时,稷被神化,成为“谷神”,与“土神”一起组成国家的代名词“社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稷”由谷物演变为“精神图腾”。

  小麦在中国成功移植历时不短,它是逐渐从中国西北部发展到东部及南部的。考古学上有证据可以证明,虽然在五千至四千五百年前小麦已在中国西北部出现,但直到唐宋朝才推广起来,也就是从公元618到1279年之后,小麦才成为继大米之后中国的第二大谷类作物。

  也许是正午,也许是傍晚,捞往碗里的面遇到地震引发来的洪水,瞬间,全村直接被洪水淹没。

  从来没有看见过神灵存在,一道咒符的降临,有多少人在灾难中消失?

  生命不仅仅存留在具体的个体身上,还是一个薪火相传的时间流程,一个时间中的节点,一碗面告诉了我们古人的生活质量。

  小米是没什么黏性的,怎么可能做成面条呢?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一个疑惑,什么样的手工艺能做出如此细长的面条?

  因为没有见过当时出土面条的样子,一直以来我心中的答案是,它是用北方一种压面的木制河捞床压下的面条,小米加了榆树皮碾碎的粉,起到黏合作用。

  榆树,刮去皴裂的老皮,用锤子使劲捶砸开那白生生的嫩皮。捶得白皮丝丝缕缕,就可以一块块撕下来了。榆皮晒干,到石碾上碾烂,细箩筛下,榆皮面就成了。做榆皮面最好的是根上的皮,那皮深埋在土里,皮薄肉厚,而且碾来渣滓少,出面率高。

  河捞面,多在北方人家尤其山西民间和陕北流行,在不同的地方名称有些不大一样,有叫河捞面,也有叫饸饹面。吃河捞时,有专门压河捞的工具,称为“河捞床”。

  老的木头制的河捞床是在一根木头上挖个杯口粗细的圆坑,坑上下通透,在坑底下钉一块扎满小孔均匀分布大小适中的铁皮或铜板。在河捞床上方有一根圆柱体上面连接在一个轴上,将河捞床架于锅上,把和好的面搓成长圆形,在水里蘸一下,将面添满圆洞,放入河捞床坑内,木芯置于洞口,然后按住河捞床的床把,手扳木杠用力下压(挤压),将面从小孔中压入开水锅中,把面压尽后,用刀将河捞床底的面丝割断,三滚两滚,河捞面就熟了。

  大的河捞床,要用两三个人的力量才能操作,适用于婚丧嫁娶。家庭用小河捞床形如大河捞床,只是尺寸要小。压罢河捞要用小铁勺子挖干净床坑,当紧的事,一不当紧床坑里的面就干了。

  好媳妇的河捞床很干净,清清爽爽,只用看河捞床就知道是居家过日子好女人。

  榆树皮的作用是可以用在所有一盘散沙的面粉中,揉掺了榆树皮面粉的面食舌感滑溜柔软,入口别有一番妙处。

  四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已经有了较完善的技术对粮食作物进行脱粒、粉碎,达到足可以制作成面条的面粉,利用面粉做成和目前河捞面一样均匀、细长的面条,尽管当时面粉的质量还比较粗糙,我相信掺拌着榆树皮面来黏合,再用工具压下完全是有可能的。

  粮食在古老的节气里成熟,由面食工具看到了吃面人的愣硬倔。一碗面,头埋进碗里使劲抛,一副饿极了的熊样,那面吃得是汤溅四处、咀嚼山响。

  陕西人说:“这面食把陕西人吃得胖乎乎的,尤其是关中人,都是盆盆脸,肉厚脖子粗。”

  面把秦国东向之势吃得一发不可收拾,那么,统一中国的伟业还能由谁来完成?只能由吃面的人来完成!

  过去中国人声称,马可波罗把面条从中国带到意大利,意大利人则说,在马可波罗之前就有面条,喇家村出土了一碗面,一碗面让我想到了伸向远方的道路。

  在现今罗马北方的伊楚利亚古国一幅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墓壁画中,描绘出奴仆和面、擀面、切面的情景。不过不管是伊楚利亚人或意大利人,通常都被认为是将面拿来烤食。

  中国的煮面条,我想象不出还有哪个国家有此耐心舍得用大把时间来做一碗面。

  面是北方人的天,是把日子快过成光景了,憋足了劲,走往人前头去的精神,是把人安顿住了,以圆润姿态把持着每一颗或远或近的心,是诚实、稳当、知足、认死理和一好百好的德性根源,世上的山珍海味再好,也抵不过实实在在的一碗面!

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cript> 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createPageHTML(1, 0, "t20230717_997476", "html"); cript>
【打印】 [ 责任编辑: 王英英 ]
cript>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bdStyle":"0","bdSize":"24"},"share":{}};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89860593.js?cdnversion='+~(-new Date()/36e5)]; cript>
晋城市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和晋城新闻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独家授权晋城新闻网发布,版权归晋城市融媒体中心所有,报纸和网站发布的独家新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以侵权追究责任!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晋城新闻网、《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晋城新闻网咨询电话:0356-2025100。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cript charset="utf-8" type="text/javascript" src="../../../../images/typl_changyan.js">cript> 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_config = { showScore: true }; window.changyan.api.config({ appid: 'cyqXGg2dt', conf: 'prod_f12a6a7477077af66212ef0813bcf332' }); cript>
rame src="/synr/qtyc/" frameborder="0" border="0" width="100%" height="1194" scrolling="no" style="margin:0;padding:0;">rame>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Copyright 2006 - 2017 jcnews.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晋城市凤台西街338号晋城市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356-2025100 E-mail:thrbwlb@163.com

晋城市直新闻媒体有奖纠错   平台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晋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晋城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21 晋电子公告备2010018号 (署)网出证(晋)字第006号      晋ICP备 19008049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202000012号

cript type="text/javascript">document.write(unescape("%3Cspan id='_ideConac' %3E%3C/span%3E%3Cscript src='http://dcs.conac.cn/js/06/121/0000/41264954/CA061210000412649540001.js'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cript>
cript id="_trs_ta_js" src="http://www.tosine.com/static/image/nopic320.png" async="async" defer="defer">cript> cript>cript> cript> var _taq = _taq || []; _taq.home = 'http://ta.trs.cn/c'; _taq.push(['_mpId', '744']); _taq.push(['_cli', '1']); (function(d, o, t) { if (window.inTRSDesignMode) return; var ma = d.createElement(o); ma.async = true; ma.commonresource="1"; ma.src = t; var s = d.getElementsByTagName(o)[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ma, s); })(document, 'script', 'http://ta.trs.cn/c/js/ta.js'); cript> 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 初始化配置 spm.config({ siteId: 59, // 此处填写该网站对应的网站标识 additionalInfo: { targetID: '997476', // 此处填写稿件ID organization: 'zm5154', // 此处填写机构ID // 上报进入事件 此处增加事件 category: 'event', action: 'comeIn' } }) window.onbeforeunload = function() { // 立即上报事件,如果要检验上报效果建议使用这种方式 spm.push({ category: 'event', action: 'leave' }) } cript>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推荐资讯
图解丨什么是流感?它与普通感冒是一回事吗?-晋城新闻网
晋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1月份健康提示-晋城新闻网
海报 | 如何科学佩戴口罩?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详解-晋城新闻网
“U医公益行”走进晋城-晋城新闻网
晋城市人民医院开设健康管理门诊-晋城新闻网
高平率先建成全省首家智慧健康科普教育基地-晋城新闻网
晋城获评山西省2022年度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晋城新闻网
全省唯一!全国健康城市建设 晋城市获评省级“样板市”-晋城新闻网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免排队 秒支付——医保移动支付让群众就医更便捷-晋城新闻网
我省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诊疗便民服务-晋城新闻网
【做好险情应对 安全温暖过冬】省卫健委、省疾控局发布寒潮公众防护提示:增温保暖 警惕气温骤降带来的危害-晋城新闻网
海报 | 寒潮来袭!省卫健委发出温馨健康提示-晋城新闻网
图解 | 增强免疫力,为自己穿上“防护外衣”-晋城新闻网
山西省卫健委发布寒潮公众防护健康提示-晋城新闻网
海报丨寒潮来袭!这些健康知识要牢记-晋城新闻网
【高质量发展在晋城·权威访谈】张俊威:实施五大行动 加快建设“健康晋城”-晋城新闻网
雨雪天要预防五类疾病-晋城新闻网
国家疾控局:规范佩戴口罩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晋城新闻网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政策解读-晋城新闻网
国家疾控局关于印发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的通知-晋城新闻网
习言道|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晋城新闻网
【每日一习话】提升网络互联互通水平-晋城新闻网
时政微观察丨东北全面振兴的“天时地利人和”-晋城新闻网
第四届“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在第比利斯闭幕 六项重要成果发布-晋城新闻网